現(xiàn)代企業(yè)設備維修工作的優(yōu)化
一、 建立維修工作的責任制
1,維修工作的分工 建立維修責任制,就是將設備的維修工作按性質(zhì)(機械和電氣)或者機型(相同種類設備)分配給相關的維修工。同時,由各維修工建立設備維修檔案,將所管的每臺設備的維修時間、內(nèi)容、故障原因等均作記錄,為制定和修改維修計劃提供依據(jù)。另外,還應制定每臺設備的周檢、月檢、季檢或年檢計劃。
2,設備維護的考核制度 設備負責人應定期檢查或抽查各設備的維保工作。另外,對造成停機的原因要進行調(diào)查,分清是維修工人的責任事故(如安裝有問題、檢修不及時、接線錯誤等),還是配件質(zhì)量低劣、自然磨損等非責任事故,并將上述情況寫入考核記錄作為人員考評的依據(jù)。只有這樣,才能對設備的電機、機械裝置、控制線路等的運行狀況、檢修周期、備件儲備情況做及時了解和安排。另外,設備負責人應注意維修工之間的互助,尤其是遇到工作量大、技術難度高的任務時,應主動進行協(xié)調(diào)工作。
二、 以預防性維修為主的工作方針
1, 維修工的最佳工作方針 臨時出現(xiàn)的故障,當然不可能全部避免,而且發(fā)生故障后的停機檢修(也稱臨時性維修),應及時處理,但是,引起故障停車之前,一些看起來似乎很不起眼的小問題,更引起重視。很可能這些問題不久就會造成重的故障。例如,調(diào)節(jié)不當?shù)膫鞲衅魑醇皶r校正,已磨損的電刷未及時更換,已損傷的接觸器觸點未及時修復,等等。這些問題若能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和解決,就能大大減少臨時性維修工作。這就是維修工的最佳工作方針,即以預防性維修為主,臨時性維修為輔的工作方針,防患于未然。當然,預防性維修工作不能盲目進行,應該根據(jù)維修計劃按時進行。
2, 設備史料收集與設備運行的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 制定預防性維修計劃的關鍵在于確定出合理的預防性維修周期,不能過短。設備史料的收集與設備運行的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是制定預防性維修計劃的必要依據(jù)。
<1>史料收集 內(nèi)容包括三個方面:A、設備說明書及關于電氣設備及機械部件的檢測時限、維護項目等技術資料;B、設備維修的檔案資料(如大修記錄、電機維修登記卡等)及維修工的工作記錄;C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宋體; mso-bidi-font-size: 10.5pt; mso-ascii-font-family: 'Ti</body></html>

提交